深陷政商风暴中的雅居乐会垮吗?

将本文分享至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
深陷政商风暴中的雅居乐会垮吗? -商学院频道-和讯网

  导语

  畸形的政商关系,紧绷的资金链,无法完成的业绩,还有家族企业转型之困,雅居乐的困境是当下许多地产公司颓势的真实写照。

  文_本刊记者 黄秋丽 编辑_吴金勇

  “雅居乐会垮吗?”

  自10月10日雅居乐(03383.HK)发布公告,其董事长已被昆明检查机关“监视居住”以来,这个疑问迅速在华南地产圈发酵。

  2012年以来,雅居乐已经连续3年没有完成年度目标,它的增长乏力,负债却在增加。行业低迷、销售遇阻、资金链紧张、家族式的掣肘,都是雅居乐在2014年必须面对的现实。而在这个节骨眼上,董事长陈卓林又在政商关系上“踩雷”了。雅居乐是“广东地产五虎”之一,也是迄今为止因贪腐案牵涉到的国内最大的房地产企业。它主要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基本都在广东,一旦雅居乐经营出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很多公司结款的问题。“广东五虎”的其他四虎是合生创展、富力、碧桂园和恒大。陈卓林与这些粤系地产大佬一向私交不错,雅居乐与碧桂园、富力、等粤系地产巨头有很多合作开发的项目。眼下,政府对雅居乐的调查最终会波及到哪个层面?其他地产大佬是否会受到影响?在水落石出之前这些问题会成为一批人的心病。

【独家】深陷政商风暴中的雅居乐会垮吗?

  政商原罪

  陈卓林没有跑掉而是被昆明检察院控制了。这事在当地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。

  近几个月来,广东地产圈可谓风声鹤唳。广州两家知名地产企业敏捷地产和合景地产老板跑路,据业界消息是与广州市原市委书记贪腐案有关,这两个人至今没有出现,也无定论。每逢官场出事,广东地产商纷纷出逃、避风头已是多年以来的惯例,很多人在香港遥控公司。陈卓林家族早已移民香港,有风吹草动躲到香港是最合理的选择。“没有躲出去说明他根本不知情。”深圳地产界一位资深人士对《中国企业家》说。

  和很多广东商人一样,52岁的陈卓林一向低调。除了2012年非礼女秘书事件之外,媒体上关于他的个人信息非常少。一位和雅居乐有合作关系的广州地产中介人士介绍,“雅居乐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,媒体上雅居乐基本只谈项目、之类的话题,企业层面的事情只能老板一个人说。”而陈卓林本人实际也很少出来谈企业,“广东的很多地产公司都是这种讳莫如深的感觉”。

  10月3日,一篇《是雅居乐大股东》的文章在网络疯传,雅居乐很快通过官网声明这是荒谬的谣言。但仅仅一周之后,雅居乐公告称,其董事长陈卓林已经于9月30日被监视居住。

  目前的公开信息显示,陈卓林与云南官场腐败案有关。今年以来,云南官场地震不断,包括云南省委前书记白恩培、昆明市委原书记、云南省原副省长等多位高级别官员被中纪委立案调查。来自当地纪检部门的消息显示,相关部门调查张田欣之时,有证据指向陈卓林。

【独家】深陷政商风暴中的雅居乐会垮吗?

  陈卓林出身寒门、兄弟5人,1980年代末从一个家具厂起步,1992年进军房地产,20多年后已经成为粤系地产代表性企业,规模有三四百亿。在雅居乐的发展史上,海南清水湾项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2005年,规模只有30多亿、偏安于广东一隅的雅居乐,拿下了海南陵水总投资130亿的清水湾房地产项目,并在2008年引入了摩根士丹利约53亿元投资。从2009年开盘以来,清水湾项目累计销售额已达300多亿,这一个项目就足以让雅居乐麻雀变凤凰。根据其年报,2006-2009年雅居乐毛利分别为28亿、52亿、34亿、49亿,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8%,但到2010年清水湾有结转记录之后,毛利快速攀升至93亿,较前一年增长89%。而集团总资产规模则由2006年的174亿快速达到2010年的698亿,翻了4倍。

  在海南“点石成金”之后,陈卓林的目光开始投向资源重地云南。从2011年开始,雅居乐在云南大规模圈地,目前已有西双版纳、瑞丽、腾冲、昆明四大项目,对外声称的总投资600亿元。以开发体量来计算,雅居乐(,)地产项目总量相当于五个海南清水湾。

  但这种狂飙突进的圈地模式,已经埋下了隐患。雅居乐的拿地成本颇为低廉:瑞丽项目楼面地价仅约271元/平方米,腾冲平均楼面地价为154元/平方米,西双版纳楼面地价为375元/平方米。除了地价极为低廉,雅居乐在项目定位上也一度畅行无阻,例如在腾冲项目中规划了高尔夫球场,还圈占了较多的耕地。2014年5月19日,该球场遭到国家和联合通报,将其作为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中的典型,要求雅居乐进行整改。

【独家】深陷政商风暴中的雅居乐会垮吗?

  内部危机

  董事长陈卓林被控制后,雅居乐的内部正在经受极大的压力。

  10月16日,雅居乐公告称,其执行董事黄奉潮失联,但暂未收到由中国政府、监管或司法机构发出有关黄奉潮的任何文件。10月11日黄最后一次出现,是与腾冲雅居乐旅游置业公司总经理通电话,要求他协助中纪委官员调查和了解项目公司。黄奉潮是雅居乐最为重要的职业经理人,明星项目海南清水湾便由他操盘运作,目前负责雅居乐云南及海南房地产开发。

  黄奉潮的去向成谜。作为应对措施,雅居乐已经委派执行董事、华南区域主管梁正坚暂时接替黄奉潮。

  职业经理人经受的压力和风险,远不及股东。雅居乐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家族企业,2005年雅居乐在香港上市时,其董事局从主席至执行董事,全由陈卓林、陆倩芳夫妇以及4名兄弟出任。2014年初,陈卓林亲自启动了公司治理改革,开始了去“家族化”进程,董事会只保留了他与大哥陈卓雄的席位,其他4名家族成员退出公司日常经营管理,包括黄奉潮在内的3名高级职业经理人进入董事会。但陈卓林被控制之后,去家族化的改革只能暂时中断。面对这样的危机,陈氏家族开始了自救,已经退为非执行董事的陈卓贤、陆倩芳调任为执行董事,并分别担任董事会署理联席主席以及公司署理联席总裁,以协助陈卓林履行董事会主席以及总裁职责。

  对于接手的陈氏家族而言,最为紧迫的事情,莫过于确保雅居乐资金链的安全。

  根据雅居乐2014年中报,公司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的金额为146.67亿元,而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仅75.89亿元,尚不能覆盖短期债务规模。而在今年12月份,雅居乐将有一笔4.7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到期。

  为了偿还这笔贷款,9月22日雅居乐曾发布供股计划,以5∶1比例实施供股,发行约6.96亿股供股价4港元,集资约27.85亿港元,供股价较前一日5.81港元收市价折让约31.15%。业内人士分析,雅居乐在股价低点还折价逾三成融资,只能说明公司非常缺钱。

  陈卓林被控制后,10月10月雅居乐宣布暂停供股计划。10月16日又宣布重新启动供股计划,以8:1的方式供股,供股价每股3.8港元,总共新发行4.35亿股份,集资总额16.54亿港元。无论是供股价还是融资规模,都大幅度缩水。不仅如此,出于风险考虑,汇丰、渣打等担任供股计划的联席包销商悉数退出。雅居乐不得已选择了大股东包销的方式,所谓包销即股份申请不足额时,包销商需自掏腰包购入未获认购新股,以确保成功集资。包销商为Top Coast Investment Limited,这是陈氏家族控制的计划。

  面对12月份到期的4.7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,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融资,雅居乐本就紧绷的资金链将进一步承压。陈卓林家族公开表示会向集团注资2亿美元,不排除出售手头价值200亿元的酒店及商业项目缓解当前资金形势。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,自10月中旬以来,陈氏家族成员已经多次在香港抛售所持有的商铺,套现约6亿港元。

  汇丰、标普以及穆迪等多家评级机构看空雅居乐。标普下调其评级,认为在董事局主席被检方控制后,雅居乐战略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有所加剧,实现全年480亿元销售目标的难度增加,同时将公司管理治理评估评级下调至疲弱。资本市场对雅居乐也做出了激烈的反应,10月13日停牌10天之后雅居乐开盘暴跌30%,虽然后来又短暂反弹,但截至记者发稿日,雅居乐的股价一直在4元以下。

  转型的错招

  “表面上看是陈卓林这次出事,导致了雅居乐一系列的危机。但这些危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了。”一位对雅居乐有长期观察的资深业界人士说。

  2009年,得益于政府“4万亿”救市政策的刺激,尤其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刺激,海南楼市一路飙升,变成了一个投机横行的场所。雅居乐清水湾2009年原计划的销售目标是10亿,但销售火爆得一塌糊涂,最终热卖64亿。2010年该项目创下单盘99亿销售额的纪录,清水湾一跃成为全国的明星楼盘。从开盘以来,清水湾的累计销售额已经达到300亿,其总投资只有130亿,不仅获利甚丰,雅居乐也成为旅游地产的代表性企业。

  清水湾的成功让陈卓林脑洞大开。2011年以来,他带着团队几乎走遍云南,大手笔圈地旅游地产,希望复制清水湾的成功。但项目开盘就卖掉几十亿的神话再也没有出现过。2013年,雅居乐腾冲项目开盘,至今销售情况不佳。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,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房地产供过于求的现状逐渐暴露,连北上广深这样一线城市的销售也日显疲态。尽管雅居乐在云南拿地成本都很低,但是拿到手的是毛地,需要做三通一平的土地一级开发,这本身就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沉淀。而销售不畅又加剧了雅居乐资金链紧张。

  在知名旅游地产专家、深圳房地产综合研究院长宋丁看来,雅居乐云南项目销售不佳有基本面的原因,更有它内部的原因。“雅居乐做的旅游地产(包括海南清水湾在内),本质上仍然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,”宋丁说,做的都是大片的住宅开发,其间点缀几个酒店、购物中心,这有旅游地产的噱头,但缺乏真正旅游、文化的内涵。“从产品结构上来讲,它没有真正把旅游内容做起来,也根本没有办法支撑那么大的开发量,因此销售只能越走越弱。”他认为,清水湾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,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,这种成功也就不复存在了。

  除了向旅游地产转型之外,2009年雅居乐还开始向另外一个方向转型。2009年楼市的火爆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,地王频现。雅居乐也是“地王”制造者之一,在南京、广州、常州等城市都拿下了高价地王。在此之前,雅居乐的发展模式是做刚需大盘,但按刚需盘的模式做地王项目很难赚钱,于是陈卓林希望雅居乐也能走高端路线。从2012年开始,雅居乐和擅长做豪宅的星河湾合作,陆续推出了成都、广州、常州等雅居乐星河湾项目。

  2009年是很多地产公司命运的分野之年。在多年持续的调控之下,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越来越少,自住型、小户型成为主流。这一年万科率先完成了产品线的调整,大幅减少高档盘的比例,其90%以上的项目都是刚需盘。而雅居乐、绿城等公司还在大步向豪宅开发迈进。2011年绿城率先爆发财务危机,2012年以来雅居乐已经连续3年无法完成年度销售目标,它的规模长期徘徊在300多亿,增长乏力。但同期碧桂园、恒大这类主打刚需的公司纷纷进入千亿俱乐部,雅居乐与它们的差距越拉越大。

  随着销售的恶化,雅居乐的财务压力从2014年初已经露端倪。2014年3月底,雅居乐在常州的项目几乎以腰斩的价格入市,令人大跌眼镜。在该项目中,户型最小的是166平米,主力户型为200多平方米,最大的户型达427平方米。在常州这样的户型很难卖。2013年12月该项目开盘毛坯房均价1.1万-1.3万元/平方米,3个月后降为7500元/平方米;精装房均价从1.5万-1.7万元/平方米降到1.3万元/平方米。当地一位业内人士测算,降价之后雅居乐这个项目不可能赚到钱。

  2014年5月以来,雅居乐在南京、广州等地纷纷降价,加速卖楼回款意向明显。截至今年9月底,雅居乐完成的合约销售额仅为286亿元,只相当于全年目标约60%,与480亿元的销售目标相比仍然相去甚远。这意味着它将连续4年没有完成销售目标。即便没有陈卓林被控事件,资本市场对雅居乐的看法也十分悲观—雅居乐的股价已经从2014年初的8.4元跌到了截稿日的3.88元,已经跌掉了将近60%。

  在上述资深观察人士看来,雅居乐转型的失败,与它管理上的短板有关。“雅居乐家族式管理一直是受到诟病的,陈氏五兄弟的想法并不一样,战略上、管理上都有分歧,这制约了公司的发展。”他说,雅居乐很多环节上都是家族的人说了算,没有像碧桂园一样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。

  在业内人士看来,雅居乐极有可能再度降价,以加速卖楼回款。雅居乐在公告中也表示,“将不问楼价卖楼”。

【读牛财经网-www.donews1.com


免责声明: 本网站资讯内容,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,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友情链接

Copyright©2014-2019 读牛财经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