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过呷哺呷哺,看如何挑选一家优质餐饮消费企业?

将本文分享至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
作为消费品行业的忠实拥趸,餐饮股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。 一方面国内上市餐企数量不多,加起来也就30多家,便于挑选;二来餐企运作模式也简单,容易把握其经营状况。而且,投资餐

  作为消费品行业的忠实拥趸,餐饮股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。

  一方面国内上市餐企数量不多,加起来也就30多家,便于挑选;二来餐企运作模式也简单,容易把握其经营状况。而且,投资餐企的实地调研体验很好,满足吃货本性的同时,还能以投资者的身份跟店长唠点干货,顺便看看餐厅的客流情况、卫生情况、菜品口味等,用以佐证我对这家餐企受欢迎程度、经营效率等方面的判断。

  不过,要想从这为数不多的餐企中,找到一家好公司,也不容易。一方面要看财报,判断其赚钱能力;另一方面,也要看餐企规模是否够大、能否hold住成本,以及公司实力能否满足当前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。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,接下来你要做的,就是在一个足够便宜的位置买下它。如果太贵,再优质的公司,投资性价比也会大打折扣。

  投资餐企第一雷区:仅凭财报判断公司投资价值

  财报能反映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,也是判断公司投资价值最简单有效的指标,这一点适用于大多数行业。但不适用于餐饮,如果仅从数据层面去判断一家餐企的投资价值,很可能让你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。

 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研究呷哺呷哺(HK 00520),感觉这家公司的情况可以作为案例跟大家说一说。

  呷哺呷哺2014年上市,今年下半年披露了年中报,营收、净利实现5年增长;ROE(净资产收益率)也一直保持在20%-24%;现金流情况也不错,截止到2018年,呷哺呷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仍保持在13亿人民币左右。此外,呷哺呷哺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30%以下,经营结构比较健康,而且没有金融性杠杆,只有正常的经营性杠杆,也没有应收账款,只有应付账款。这样的财报表现,放在A股,已经是优质白马了。

  不过,从细节处看,呷哺虽然实现营收净利5年增长,但今年上半年27.4%的营收增速和1.64亿净利润,以及2.4的翻台率,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。如果对呷哺呷哺整体经营状况了解不深,很容易得出呷哺呷哺像“历史上的餐企”一样,开始遭遇发展瓶颈,投资价值下降的结论。

  但是实际上,首先呷哺呷哺放缓的是增速,而不是增长,这说明这个企业是一直在增长的,而不是退步。数据的本质始终不是去简单的比较,而是一定要追究它出现的原因,简单来讲,就是一定要弄明白“这家公司把钱花在了哪里”。通过财报我们可以发现,呷哺呷哺上半年营收净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折旧和摊销费用增加,从去年上半年的9758.4万元增至3.75亿元,同比增长284%。而导致这笔费用大幅上涨的原因,通过财报我们可以看出:由于16号会计准则,门店规模扩大和原有门店升级带来折旧和摊销费用被提前计入财报,对业绩造成影响。所以,由此得知,呷哺今年花钱的地方主要是在门店扩张和旧店升级上。

  但是,我们投资一家企业,不能只看短期数据,投资是一个对未来的预判。如果一家企业把钱花在了自我提升上,我不敢保证它的路线就一定正确,但是起码比财报好看,但是没有新的提升的企业要更加值得投资。

  况且,餐饮行业门店规模越大,整体经营效率越高,成本控制能力和租金议价能力就越强,经营成本越低,护城河就越高。

  经营成本更低已经在成本变动上有所体现,呷哺的成本构成中,原材料占大头,其次是人工,再是租金。跟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从37.2%降至36.7%,原因在于门店数量增加在采购量上带来的规模效应,以及自建供应链降低了采购成本;租金成本也从12.6%降至4.7%,原因同样在于门店规模扩大,为商场带来更多客流,提升了呷哺在租金谈判上的议价能力;人工成本则从25.5%升至26.5%,新店扩张,人是一定要招的,这块数据不涨,才是耍流氓。

  开新店数量增加,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翻台率这件事:首先从经营角度来看,新店开业一般人流波动较大,有一个逐步上涨最终稳定下来的过程。今年上半年呷哺新开了76间餐厅和13间凑凑餐厅,人流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座率,如果拉长周期,便可看出来新餐厅的商业价值——当然结果也未必优秀,但如果仅凭目前的翻台率看一家公司,而不是探究数据背后的原因,显然是不明智的。

  而且,目前呷哺呷哺的翻台率数据,实话说,在同行业比较,其实也还好。如果要比较公司,肯定是要用同样的数据标准,但是目前大部分餐企用的是翻台率,而呷哺用的是翻座率代替翻台率,比如同等情况下,一张4人桌,若2人吃饭,正常的翻台率会计作“1翻”,呷哺的翻座率则只能计作“0.5翻”。因此,如果按翻台率计,呷哺的翻座率其实不低。

  所以,结合呷哺实际经营状况来看,上半年花掉的钱并非成本增加,而是门店扩张,相反,受门店扩张影响,呷哺实际经营成本还有所下降。

  所以,财报是很好的投资参考,但在实际投资过程中,还要看企业实际经营状况,以及未来发展潜力。如果一味以财报为判定标准,很可能错过一家好公司。

  如果不只是看数据,那么我们还应该看什么?

  我个人认为,数据固然要看,但不能尽信。除了数据之外,最重要的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两点:一是是否有规模化的能力,也就是自身的实力,支撑未来发展。二是企业的发展性,是否有能力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。

  在实力当中,有三点我觉得是需要重点来看的:

  一是基本的供应链,食材稳不稳定好不好。

  二是人:高管有没有眼光,能不能带着公司长期发展;一线运营人员能不能满足扩张需求,别店扩张了,人断供了,流失了,这个不行。

  三是这家公司怎么降低边际成本,能不能进行系统管理,是否具备规模化发展的能力。

  供应链对餐饮行业的重要性不多说了。呷哺呷哺自有供应链这一点不用财报作证,说没有你都不相信(那还开什么连锁),这一点就不多解释了。至于全球范围内采购食材,肉类能开启溯源机制,这些都是很多餐饮行业宣传的方式,究竟怎么样其实很难去了解。但是我个人去吃的时候,觉得他们食材品质确实不错。

  呷哺的高管履历很容易获得,财报、官网、媒体新闻都有,基本来自世界500强,而且私企、外企人员居多,分布在快消品、快餐、投行等各个领域,比如多次在投资者大会现身,呷哺现任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赵怡,就曾在索尼、联合利华、麦当劳等知名跨国企业担任高管,财务出身,感觉对向下的运营和向上的二级市场都比较懂。

  据官方报道,呷哺呷哺自称人才足以满足呷哺呷哺未来2-3年发展的需要。这一点没办法具体考证,但从呷哺呷哺千家门店,以及今年餐厅扩张速度来看,这一点还算可信吧。

  最后说降低边际成本,规模化这一块。

  呷哺本身属于火锅品类,跟其它的中餐品类相比,不需要厨房也不需要厨师,锅底、食材、调料都能统一调配,服务员和顾客需要做的,就是等水开,这种运作模式天生就具备易标准化的基因。凭借标准化、系统化、工业化运作,呷哺呷哺的运作流程变的极易复制,如此一来,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,便能实现规模化运作。

  而它内部怎么样,是不是够标准化,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讲只能管中窥豹。如果你对一家餐饮企业感兴趣,直接去吃饭就好了,感受一下他们的服务流程、菜品,是不是够标准化,是不是有统一的流程。我吃呷哺家外卖,白菜都是一个形状的,都是统一一个大小,虽然没什么创意,但是可见还是标准化做得还可以?这一点我其实没什么特别有力的证明,之后有了也可以给大家做点补充。

  发展空间对于目前的餐饮企业而言,其实说白了就是创意能力:

  往小了说就是菜品推陈出新,用户能不能复购之后再复购再复购反复复购。

  往大了说就是品牌不能老化,得持续有新的品牌新的体验出来:这个我爱吃,但是也吃的差不多了,发现那个也好吃,吃完我发现,哎,原来你俩是一家的。这才能行。

  呷哺在2016年推出凑凑,凑凑主打高端火锅市场,客单价130元左右,从凑凑的业绩表现来看,仅今年上半年,凑凑就实现6880万的净利润,增幅高达201.8%,确实挺成功,确实挺不错。凑凑中间加入了茶饮料产品线,其中大红袍奶茶广受欢迎。因为茶饮料品牌比较受欢迎,后面直接拎出来单做了一个品牌”茶米茶”。今年呷哺又推出“in xiabuxiabu”,客单价105元左右,主打年轻人消费市场,这样就把凑凑和呷哺呷哺中间的年轻用户,又怼上了。in xiabuxiabu跟其他火锅的不同是,它有点像呷哺呷哺的一个试验田:除了午餐、晚餐,in xiabuxiabu也在做早餐、下午茶和宵夜,因此它们全店是主打“无味”的。呷哺呷哺感觉是在做:全,低中高各类消费人群都覆盖了,估计这就是他们未来品牌的打法。呷哺呷哺也在做外卖和调味品,算是对非堂食场景的补充,之后呷哺将通过快速小火锅和自身茶饮品牌,在午餐、晚餐基础上,陆续推出早餐、下午茶和宵夜。如此一来,便实现餐饮消费场景的全覆盖。

  现在大家都在说“小而美”,但我觉得呷哺呷哺做大而全是对的,全国店铺这么多,原本低峰时段做下午茶做外卖啊,全是边际成本,增加单店坪效。

  呷哺呷哺在往中高端方向发展的同时,也在通过客单价50元起的平价套餐,满足价格敏感型群体。倒不是说这类群体挣钱不多,而是他们已经把呷哺呷哺当成了一顿饭,而不是偶尔才能消费一次的高端火锅,毕竟大多数人不可能每顿饭都花一两百。所以,他们消费频次更高,对平民价的需求度也更高。我去吃过一次50元的套餐,50多的价格15个sku,觉得性价比很高,效果应该可能大概会不错吧?但是怎么说呢,最后还是具体看疗效吧。

  但就我而言,呷哺基本上满足了我对一家好公司的评判标准。而且呷哺当前估值合理,泡沫风险较低,而股价表现,也给出了一个安全边际很高的上车机会。

  反正我买。

【读牛财经网-www.donews1.com


免责声明: 本网站资讯内容,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企业机构,属作者个人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地图 | 版权声明 | 招聘信息 | 友情链接

Copyright©2014-2019 读牛财经网 版权所有